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家具出口企業紛紛轉內銷。多年過去,國內家具市場出口仍放緩,轉內銷的企業也在不斷加碼國內市場,擴大國內銷售占比。業內專家指出,大環境下,企業應該實行雙軌制即出口、內銷同時并行,確保平衡發展。
現狀:我國家具出口持續放緩
出口轉內銷潮興起于2007年國際金融危機,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家具出口市場也隨之受到重創。海外訂單需求的巨幅下滑、國外對華反傾銷政策、人民幣升值預期等等因素的影響,使得專注出口的家具企業轉向國內市場。近期,歐美等出口市場的新法規也給國內家具出口增添壓力。繼今年3月歐盟對木材和木制品開始實施森林(FSC)認證之后,美國環保局(EPA)又提出兩項擬議法規,以確保其國內生產和進口的復合木制品符合國會確定的甲醛釋放標準。該新標準將出口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30%~50%。
企業應對:啟動國內外市場聯動策略
隨著出口形勢的低迷,越來越多的出口企業調整策略,實行國內外市場聯動策略。目前,我國家居行業正處高速上升發展周期,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及消費層次的提高,收入增加,城鎮化建設加快,給企業帶來了發展的機會。由于家居市場的開辟,涉及到產品研發、銷售模式、團隊組織、服務配套、管理軟件應用等多方面的準備,因此對國內市場的開辟采取穩步推進的方式。
賣場應對:積極引進轉內銷品牌
家居企業出口轉內銷興起時,有業內專家曾斷言,雖當時國內家具品牌占據了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但出口轉內銷產品的出現也將對整個家居行業產生較大的影響,一些家居賣場的銷售結構或將被改變。去年8月,居然之家宣布,在北京等26個城市內的27家分店同時啟動“歐美家年華”項目,加入“歐美家年華”的家具企業,除了之前在該賣場經營歐美家具的企業外,還經過重新招商引入了一批出口轉內銷的企業。近幾年,賣場內出口轉內銷的家具品牌比往年略有增加。
專家:加強產品研發和終端銷售
據了解,出口國外的家具產品特點多是產品品種單一、產品開發要求基本為零,特點是大規模生產少品種生產模式。國內市場銷售的產品特點是,產品開發頻率比較高、多品種、同款產品產量低。出口轉內銷的企業在國內市場,要加強兩端,即產品的研發端和產品銷售端。目前來講,出口轉內銷企業在整個生產管理、出口經營等方面較有優勢,在品牌認知度及市場開拓、人才建設方面則存有劣勢。
出口和內銷兩者是相互影響的關系,有企業內銷轉出口,也有企業出口轉內銷,應該鼓勵企業雙向發展,目前這種大環境下,企業要想穩健發展,可以以出口為主,內銷做輔助,這樣企業或更加穩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