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下稱《規劃》)堅持強化保護的基本原則,加強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卯力推動知識產權保護邁上新臺階,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制度激勵創新的基本保障作用。企業是知識產權創造的“主力軍”,更是知識產權保護的“受益者”。近日,本報記者走進多家企業,聽企業談《規劃》,談出真切的實踐心得,探討《規劃》的落實要點。
源頭保護“筑基”
創新創造是知識產權產生的本源,也是知識產權保護的基礎。固本正源,突出創新創造質量導向,是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促進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課題。《規劃》提出,要加強知識產權源頭保護,促進知識產權高質量創造,加強人工智能、基礎軟件、空天科技等重點領域自主知識產權創造和儲備。
“自主創新能力為知識產權高質量創造提供了源頭活水。創新能力和創新質量,從根本上決定著知識產權價值的高低,關系著知識產權的質量和市場價值,大力提升創新能力是企業實施知識產權保護等知識產權發展戰略的基礎。”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知識產權分會副秘書長王軍雷向本報記者介紹,就此方面,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每年都有一定的高質量專利產出,在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等領域保持著創新活力。
嚴格把關知識產權申請注冊行為,在質量和價值導向的基礎上,鼓勵積極適用知識產權制度保護創新,是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筑基”的又一關鍵。《規劃》同樣強調,要強化知識產權申請注冊質量監管。
“可以直觀感受到,近年來知識產權管理部門不斷加大源頭保護動作,嚴格規范專利申請、商標注冊和版權登記行為。企業既是加強源頭保護的主要作用者,也是直接受益者。”在王軍雷看來,嚴厲整肅不以保護創新為根本、不以使用為目的、不以提升市場競爭力為目標的知識產權申請注冊行為,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創新創造氛圍,推動市場主體優化資源配置,從創新源頭提升知識產權價值,助力企業獲得更加突出的市場競爭優勢。
扎實保護“健體”
知識產權一頭連著創新,一頭連著市場,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重要戰略資源。創新成果是企業走向市場的“敲門磚”,知識產權制度則能使創新成果更好實現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然而,對于一些中小企業而言,知識產權制度的紅利未充分釋放,知識產權保護措施還要進一步加強。
海外布局“添彩”
知識產權是創新發展的剛需,也是國際貿易的標配。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正在由“走出去”向“走進去”轉變,在利用知識產權形成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同時,對知識產權海外獲權保護和維權援助也產生了更多需求。
《規劃》同樣進一步強調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合作,強化知識產權審查業務合作,引導創新主體合理利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全球服務體系等渠道,提高海外知識產權布局和保護效率,加強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體系建設,提升海外知識產權風險防范能力。乘政策部署東風,借舉措落實之力,“中國創造”“中國智慧”會在國際舞臺上綻放更耀眼的光芒。
來源:省知識產權局